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辰辰 通讯员 张弛
(相关资料图)
8月16日上午,2023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香港两地共同举办,发布会上揭晓2023年获奖名单,柴继杰等8位科学家获得三大奖项。
据了解,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此次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三大奖项,单项奖金达100万美元。
“奖励他们为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的开创性工作。”本月正式官宣加盟西湖大学入职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的国际知名结构生物学家柴继杰,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与他一同分享这个奖项的,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两人在植物免疫上的研究合作,跨度将近20年。
一起了解中国大陆首位“德国洪堡教授”,还有他颇为传奇的人生经历。
从造纸厂走出的世界顶尖科学家
柴,这个字拆开来看,是“此木”,就是“这个木头”。柴继杰似乎注定和植物有缘。
1987年,柴继杰从大连轻工业学院造纸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丹东鸭绿江造纸厂,做助理工程师,离家比较近。那份工作,那个专业,他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只是因为报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稀里糊涂就选了。
鸭绿江造纸厂老照片
上大学和工作期间,柴继杰曾两次到访北京。他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立交桥时的震撼,飞驰的汽车、城市的繁华,让他莫名心动。柴继杰回忆说: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最有效也是最好的改变命运的办法,就是读书。
柴继杰对这次突围有着清晰的考虑。首先,他想去北京;其次,他觉得石油化工有行业优势,所以选择报考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他在大学里的考试成绩不错,尤其是化学相关的学科。
柴继杰花了半年时间备考,笔试通过后,石科院专门派人来造纸厂对他考察,对方很疑惑,这名考生居然来自工厂,且已经工作四年。考察人员走之前,留下一句话:“竟是这样的环境。”柴继杰被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了。研究生期间的补贴比他在工厂的工资还高,他很开心。1994年,他继续读博,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误打误撞进入晶体学领域。 这一年,人类首次克隆出植物的相关抗病基因。植物没有动物一样的抗体免疫系统,只能通过不断进化获得防御机制,甚至和病原体协同进化。
尽管读博士期间的柴继杰只是对科研很感兴趣,还说不上理想。事实上,一直到申请普林斯顿的博后时,他身上“造纸厂出身”的标签依然醒目:起点低,基础差,英语也不行。听到类似的声音,柴继杰也不反驳,他从来没觉得自己不行。很有人知道,他考入的那所普通高中,在1983年的夏天,他是唯一考上本科的学生。
拉直“植物免疫”的问号
周俭民(左)和柴继杰(右)
柴继杰和此次一同获奖的科学家周俭民从2004年开始合作,直到2007年才有了一些关于抗病蛋白的初步结果。
柴继杰主攻的植物免疫大致分成两个层面,细胞膜上,由膜表面识别受体(PRR)直接识别病原体,包括受体激酶和受体蛋白两种;细胞内,由核苷酸结合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NLR),识别病原体的效应因子,从而引发免疫效应。根据N端结构域不同,NLR又可以分为CNL和TNL。2013年前后,柴继杰和团队在PRR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多项突破,2017年,凭借受体激酶的研究,柴继杰与合作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同年,柴继杰获得德国“洪堡教席奖”,前往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继续开展研究。
2019年,柴继杰团队揭示CNL类抗病蛋白ZAR1的不同状态,识别到病原体信号时,五个ZAR1蛋白会聚合到一起,形似一朵紫金花。柴继杰和周俭民为它取名为“抗病小体”,这被认为是植物免疫领域里程碑事件。
“抗病小体”的激活,会引发植物免疫反应和细胞死亡。之后,柴继杰和周俭民合作以及其他老师合作,发现 “抗病小体”可以抵达细胞膜,形成钙离子通道,进而引发后续的免疫反应。2020年,柴继杰和团队继续突破,发现TNL类抗病蛋白RPP1四聚化后,会产生全新的核苷类化合物,作为“第二信使”,从而起始植物的免疫和死亡通路。
今年,提到入职西湖大学,柴继杰表示,喜欢西湖大学的教学环境,在西湖大学,他要把物免疫的各种问号拉直,探索出帮助植物提高免疫的新机制和方法。
(本文采访资料整理自西湖大学官微)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